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紀念館,有一個特別的展品——一座精致的小銀人。小銀人為歐洲農(nóng)婦形象,生動有趣。這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旅歐期間周恩來送給鄧穎超的禮物,一直被鄧穎超珍藏在身邊,現(xiàn)為國家一級文物。來自歐洲的小小銀人不僅傳遞了一段堅貞不渝的革命愛情,也作為為數(shù)不多的“見證者”,記錄了周恩來旅歐期間從愛國青年成長為堅定的共產(chǎn)主義者的光榮歲月。
1919年,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激發(fā)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。在天津,年輕的周恩來與鄧穎超同為進步學生組織覺悟社的最初成員,他們用脊梁做筆,化熱血為墨,和所有社員一道沖破封建習俗束縛,全力研究新思潮。
同年起,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,一批批有志青年為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遠渡重洋。周恩來也從上海登上了波爾多斯號郵輪,帶著“以求了解彼邦社會真相暨解決諸道”的決心,駛向“自由故鄉(xiāng)的法蘭西海岸”。
1921年春,經(jīng)張申府、劉清揚介紹,周恩來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八個早期組織之一——巴黎共產(chǎn)主義小組。
此后不久,覺悟社社員黃愛在長沙領(lǐng)導工人罷工時被湖南軍閥趙恒惕殺害的消息傳到歐洲,周恩來悲憤萬分,提筆寫下一首傾訴心志的《生別死離》:“沒有耕耘,哪來收獲?沒播革命的種子,卻盼共產(chǎn)花開!夢想赤色的旗兒飛揚,卻不 用血來染他,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?坐著談,何如起來行!”
這首詩被附在寫給覺悟社社員李錫錦、鄭季清的信后,信中還有這樣一句話:“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,并且很堅決地要為它宣傳奔走。”這句誓言,從此成為周恩來畢生踐行和追求的為黨和人民付出一切的崇高信仰。
1924年7月,周恩來回國,帶著滿腔熱血投入到大革命洪流中。4年旅歐生涯是周恩來思想成長的關(guān)鍵時期,他帶著“為天地立心、為生民立命”的矢志情懷與信仰,從愛國青年成長為堅定的共產(chǎn)主義者。
百年后回望那個時代,周恩來和無數(shù)青年人發(fā)出的年輕但堅定的聲音,匯成了震動國家命運的吶喊,他們抖落一身桎梏與糟粕,自風雨和苦難中而來,攜著追尋真理的勇氣銳意前行,回響至今。